红楼梦里,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人称呆霸王。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红楼梦》之薛蟠,乃俗俗之人,其为人行事,多有不齿处。初出场,便纵豪奴打死冯渊,惹下人命官司,抢走甄英莲做侍妾,可叹莲卿神仙一等人品,竟配了这个呆霸王,真真往玉瓶中塞粪土也。
其后,薛家三口进京,长居贾府,薛蟠于贾家学堂中,以威逼利诱,选学中清秀英俊之学生,如金荣、香怜、玉爱等,皆成了满足薛蟠不良嗜好的娈童。
幸到第47回,薛蟠相中游侠柳湘莲,意欲纳为风尘中之蓝颜知己,引起柳湘莲的反感,将其骗出城外,一顿老拳伺候,闹出个“呆霸王调情遭苦打”的风波,真真大快人心......
读至此,读者亦好奇,薛蟠这么胡作非为,为何从来不见亲妹妹薛宝钗进行规劝呢?要知道宝钗博学多才,阅历丰富,跟薛蟠俨然是两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她为何不能言语规劝哥哥,引导其走向正路呢?
相比之下,宝钗倒是多次规劝贾宝玉,即便引起贾宝玉的反感,她也不放在心上,逮住机会便要教导宝玉一番,希望能使其“委身经济之道,立足孔孟之间”,这一点第32回袭人曾专门解释过这个情况: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贾宝玉)也不管人家脸上,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还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第32回
为何薛宝钗会出现这样的“双标”行事作风呢?难道真如阴谋论所言:薛宝钗一心钻营宝二奶奶的位置,所以格外关心贾宝玉的未来,以至于对宝玉的关心超过了亲哥哥薛蟠?
笔者私认为,不可用这种俗论来忖度宝卿,作者曹雪芹给薛宝钗的人设乃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若用家长里短的愚妇思维来对照宝钗,无疑会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尴尬局面。
宝卿何以不劝亲哥哥,而劝外人贾宝玉?盖因宝钗对此两人有深刻的自我认知,贾宝玉、薛蟠看似都是纨绔公子,但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别:贾宝玉是有潜力的,薛蟠则“俗已入骨”,无可救药。
诸君可还记得,《红楼梦》中,最先规劝贾宝玉的人是谁?乃是宁荣二公和警幻仙子,为何宁荣二公要拉下老脸求警幻仙子给孙子宝玉托梦,就是因为贾宝玉身上蕴含巨大的潜力,乃是贾府第四代子孙中唯一一个能撑起家族重担的男丁:
警幻笑道:“适从宁府路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弈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于子孙虽多,竟无一人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性诡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归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现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第5回
贾宝玉天生聪慧,却从小性情诡谲,离经叛道,如果他能立身正途,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一点宁荣二公知道,警幻仙子知道,薛宝钗也知道。
诚如韩愈《马说》所言: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薛宝钗对贾宝玉的规劝,很大程度上源自一种“可惜”的心理,亦如伯乐看着千里马不驰骋疆场,而每日拉磨,不亦悲乎?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少有的眼光独到之人,整个贾府的大部分人,几乎都不了解贾宝玉,认为他只是外表生好,内里竟是个糊涂鬼,甚至有时候连下人们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按照薛宝钗的价值观,她认为“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换言之,严格来说:贾宝玉应该是薛宝钗反感的那类人才对,因为贾宝玉每日无所事事,就知道厮混在女儿堆里,所以宝钗给他起了不少贬低性的外号,像“无事忙”、“富贵闲人”等。
可这种贬低终究是“激将法”,薛宝钗并没有真的厌恶贾宝玉,甚至有时候午休无聊,会去找贾宝玉聊天解闷,薛宝钗对贾宝玉的这种态度就足以说明:宝钗是真的懂贾宝玉,正因为懂,所以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浮于表面地贬低宝玉,也没有疏远宝玉,而是抓住机会就教诲宝玉,希望能将其思想归正。
反观亲哥哥薛蟠,他跟贾宝玉完全不是一个情况。薛蟠天性愚钝,又不好读书,从小被薛姨妈溺爱,早已酿成了“呆霸王”的习性,身为金陵四大家族之贵族公子,居然将“唐寅”念成“庚黄”,唐伯虎这么个人尽皆知的名字,薛蟠都能念错,足见脑袋空空,胸无点墨。
对于这样的哥哥,规劝是没有作用的,不仅没用,有时候还会引起副作用,其不见第35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由于薛宝钗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在背后动了手脚,惹得薛蟠大怒,为了压住妹妹的话头,也不管话轻话重,竟诽谤宝钗觊觎宝玉之妻的地位,气得宝钗哭了整整一夜。
薛宝钗、薛蟠虽是兄妹,知识文化水平却天差地别,待人接物也不是一个层面,宝钗了解自己哥哥的斤两,所以除了具体的家务经济之事,其余更高境界的东西,她没办法跟这个“呆霸王”的哥哥解释。若强行解释,只能是对牛弹琴,薛宝钗之前未必没有劝过,只是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看透了这一点。
当然这也不能怪薛蟠,他的脑容量就核桃那么大,他主观意愿上或许也想将薛家生意发扬光大,让母亲、妹妹过上好日子(薛蟠对自家人的好是有目共睹的),但自身实力就是不济,也是没办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