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州橘红的功效与作用旅游杨太秘丸怎么样评论:蔡英文“两岸文化交流”的算计与谬误金瓶梅漫画
杨太秘丸怎么样评论:蔡英文“两岸文化交流”的算计与谬误金瓶梅漫画
2022-05-25

日前,蔡当局权力触手粗暴横插文化界,巧取豪夺从蓝营手中强取“中华文化总会(文总)”,使其在50年之际经历中华文化被抽筋剥魂的过程。不过,民进党却称蔡此举是对大陆释放“文化交流善意”。此种奇怪论调并非绿营思维混乱,而是蔡“洗绿文总”在显见的“文化台独”意味之外,有环环相扣的谋算。

“洗绿文总”的层层谋算

笔者认为,蔡英文拿下“文总”是希望能接管其作为两岸民间交流渠道的功能,以“中华文化”寻求两岸破冰,再以“官方”身份坐收红利,又将两岸交流维持在低水平限度上。

首先,蔡英文早已筹谋夺回两岸文化交流渠道。其一,马时期,“文总”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有“两岸汉字艺术节”、《中华语文大辞典》以及“中华语文知识库”等两岸合作成绩,蔡当局不能坐视蓝营掌握此沟通渠道。其二,出任“文总秘书长”的林锦昌是蔡布下的暗子。作为蔡文宣大将与核心幕僚,与文化界相熟且思维灵活的林早被规划参与经营两岸事务而未担任职务,还曾一度传闻将任海基会副董事长。

其次,蔡自认兼“文总会长”是“善意”。其一,绿营称蔡不须借“文总”搞“文化台独”。任“文总会长”意味着要承担政治责任,以蔡能量,借此身份直白推行“文化台独”的风险大于收益。蔡惯于假党内他人之手间接施为。其二,蔡做出谨慎、示好姿态。蔡在讲话中针对“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进行了额外演绎以突出其“善意”,林锦昌也特别表明“文总不改名”,并煞费心机挑选了几位与“中华文化”有关而与绿无渊源的文人以点缀绿油油的“执咨委”名单。

再者,蔡期望以文化交流“突破”两岸僵局并坐收红利。蔡英文冥顽不灵、正途不通,转而用“文总”、“贸协”等做文章,说明蔡有多层“期望”:其一,幻想大陆仍会为她留“文化”一扇小窗,不会阻绝文化往来,把台湾推离中华文化辐射圈;其二,欲降低两岸交流层次但又掌控两岸交流力度与走向;其三,最终在表面上借“领导人兼任会长”的身份维系“两岸有官方互动”和“现状仍在”的假象,坐收“交流红利”。正如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所建议的,新“文总”可选择低意识形态的活动入手,例如去年9月依例举办的“两岸汉字艺术节”。而去年来陆参访的林锦昌、江春男等能否在冰冷气氛下以新身份登陆,也是一个观察指标。

蔡“如意算盘”恐要落空

蔡当局以“去中国化”建构“台湾本位论述”的思维与“文总”宗旨南辕北辙,蔡“沟通两岸文化”的空洞口号也与其理念政策多有扞格之处。没有“中华梦”的蔡英文的“善意”和算计都只能是空弹琵琶。

矛盾一:蔡对“文总”的定位非“两岸交流”,实为强化“台湾文化”。作为“理念型台独”,“台湾优先”和“台湾认同”已经成为蔡潜意识的逻辑起点和政治正确。从其致辞中可以看出,她回避“中华文化”而以“台湾文化”为论述核心,给新“文总”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和深植台湾的文化实力”。而“推动两岸交流”只是没有愿景目标和积极行动的空话。这不但与马时期“文总”以中华文化为根,寻求两岸联结背道而驰。基于“台湾同心圆史观”,蔡眼中的中华文化不过是与荷、日文化类似的台湾多元海洋文化的“舶来源头”之一。同时,蔡还提出用“文化外交”服务“新南向”,“把台湾文化带入国际视野”,可见其醉翁之意不在“中华文化”这杯酒。

矛盾二:蔡当局近期“文化台独”和“绿色恐怖”大幅升级,必反作用于两岸交流。近期,民进党当局治下,“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的“借转型正义之名的猎巫歪风”已走火入魔,文化领域已成为重灾区:孔子展移除“万世师表”,台中拆除百年孔庙改成日本神社,“限制退将、官员赴陆”,“一中承诺书事件”,“保防法”和多起“共谍案”都加剧了两岸的紧张氛围。如此倒行逆施让台湾有如穿越回两岸封闭对抗的岁月,在大举销毁蒋介石铜像时,倒像是要重新拾回“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蒋式标语。两岸既无“互信”,谈何“交流”?而蔡为酬庸深绿向“文总”塞进去的亲绿政治龙套,未来必然稀释“文总”的“中华”色彩,使其逐渐变质并继而绑架蔡的意志。

尽管蔡暂未仿效扁时期“更名”,但已有学者预言,“文总”未来恐将再次“被转型”,成为“绿色政治、文化精英结合的新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刘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