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州橘红的功效与作用国学红楼梦中贾府的诗社是如何创办起来的?
红楼梦中贾府的诗社是如何创办起来的?
2022-05-22

史湘云是四大家族中史家的小姐,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揭开了大观园诗社活动的序幕,其后史湘云得知此事后十分欣喜,便主动要求加入诗社,还提出要做一个东道,先邀一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衍生出“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的后文。

在史湘云言之凿凿地大呼“明日先罚我做个东道,就让我先邀请一社可使得”时,只有薛宝钗注意到了做东这件事的背后花费,所以众姊妹散后,薛宝钗便把史湘云拉到蘅芜苑,跟她商量做东之事。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她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到踌躇起来。——第37回

这里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薛宝钗给史湘云分析了很多做东的因素,其核心要素便是一个“钱”字,宝钗认为史湘云一个月不过几串钱,还不够自己花,眼下要做东,她的那点钱哪里够?如果钱不够的话,问谁要去?是回家问叔叔婶婶要,还是向荣国府众姊妹借?

宝钗的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首先,史湘云并不是个傻姑娘,她在答应举办诗社的时候,必然考虑过其中的花费,认为超不出自己的经济实力范畴,这才欣然提出举办诗社。包括史湘云、薛宝钗两人在蘅芜苑夜间商议时,也明确提到“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了半日,皆不妥当”。

换言之:史湘云有自己的想法,她向宝钗提出自己的方案时,其花费必然轻于她的钱袋分量,只是被薛宝钗给否定了而已。

问题就在这里,薛宝钗为何不同意史湘云的低成本方案?她对史湘云方案的否定是否合理?

前番创建海棠诗社,只是众姊妹相聚,在秋爽斋以白海棠为题,钗、黛、探、宝四人每人做了一首《咏白海棠》,一分钱没花,大家玩得也挺高兴。

所以到了史湘云做东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举办诗社,恐怕史湘云也觉得上次一分钱没钱,这次简单举办就好,花不了几个钱,这才雄赳赳气昂昂地提出要做东。

事实上,如果真的按照史湘云的想法来举办诗社,也没什么问题,随便买几坛酒、几碟果子,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岂不见第63回“怡红夜宴”,袭人、晴雯几个丫环随便凑了三两二钱银子,就能搞出一个不小规模的生日聚会。

既然如此,薛宝钗为何要拦住史湘云,还给她推荐了一个豪华版的宴会——螃蟹宴!这个螃蟹宴花了多少钱呢,第39回刘姥姥来荣国府送瓜菜时,曾掰着手指头算过一笔账: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第39回

贾家小姐们一个月的月钱才是二两银子,也就是说,把诗社全体成员(除李纨外)的月钱加在一起,也办不起这么一个豪华螃蟹宴,如果说史湘云先前的方案太过简陋,那此处薛宝钗的方案是不是太奢华了呢?

当然不是,因为宝钗之所以提出螃蟹宴,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史湘云办诗社,她还有别的目的,且看原文:

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主意了。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一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第37回

薛宝钗提出,将请老太太赏桂花吃螃蟹、史湘云举办诗社,两件事合在一起办,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箭三雕——其一,帮助王夫人完成了之前的赏桂吃蟹的承诺;其二,帮助史湘云完成做东道的愿望;其三,和谐了薛家、贾家的交际关系(螃蟹、酒都是薛家出的)。

不难想象,到了次日,贾母、王夫人等人来参加螃蟹宴的时候,必定会询问这个宴会系何人所办,虽然名义上是史湘云做东,但大家都知道湘云哪有钱,肯定是薛家帮她办的。

当然,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但却很容易伤害到史湘云的尊严——说是自己做东,结果螃蟹、酒、茶全都是薛家出的,自己还得装成一副东道主的样子接待众人,此等景象非亲历者难知其心酸处。所以第38回的螃蟹宴上,曹公遍记众姊妹形状,有这么一处细节:

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立在垂柳中看鸥鹭。迎春又独自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第38回

史湘云“出一回神”,为何?这四字有何精妙之处?诚如周岭之文《史湘云“出一回神”简析》(载《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4辑)中解析:

在宝钗,的确是“一片真心”,在湘云,自然是“感服”之极的。然而,拿着别人的钱,自己作脸,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呢?况且,宝姐姐的“慨赠”也不是很充裕的,正如平儿说的“哪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那么,拿着不够吃的东西,又要“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心里又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还要强颜欢笑,生怕扫了别人的兴,又该是什么滋味呢?湘云能不“出

这般看来,貌似湘云确实受了委屈,但细细论来,这并不是宝钗的错,因为立足薛宝钗的视角,她对这些其实是早有预料的,并且提前考虑到了湘云的感受,因此在提出这个方案时,她反复叮嘱史湘云: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去办了。(第37回)

若是唯心,不免责怪薛宝钗,觉得她并非单纯为了史湘云,而是有自己的多重目的,着实有心计;而立足理性的角度,这场螃蟹宴办得很成功,诗社也借此机会整得有声有色,好不热闹,等于是个双赢的结局。

因此,就事论事的话,薛宝钗提前告知了史湘云,并征求了她的同意,纵然薛宝钗有“心机”,亦是明谋,不足以贬其为“心机女”,大多厌钗者,无非是唯心者,只以个人主观感受好恶评价人物,不以事理为要,何须与此辈争辩?